当前位置: 首页 >> 数据服务 >> 调查分析 >> 正文

统计调查分析与方法创新

统计调查分析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和领导决策中使用非常广泛,可以说,统计调查分析无处不有,时刻存在。比如:我们在市场上买菜讲究货比三家,这就是一种简单实用的统计调查分析。象哪家菜的质量好,哪能家菜的价格低,哪家菜质量又好价格又不贵,这样作为购买者,决定选择哪家,就是经过统计调查分析基础上的一种决策过程。 三月十五日是消费者权益日,这一天各级技术监督部门进行了大量的商品抽查,哪种商品合格率是多少,不合格率是多少,这些都是运用了统计调查分析的方法。

当然,我们讲的统计调查分析与分析报告是有特定涵义的,是统计工作的延续和发展,是统计工作的最终成果。

一、统计调查分析的内涵及特点

(一)统计调查分析的基本内涵

统计调查分析报告主要是运用统计调查方法,对统计调查资料和有关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用确凿的统计数字和简洁明确的文字,来反映经济社会现象的一种文体。统计调查分析是统计活动的重要内容,它是利用科学的方法,对收集整理出来的统计调查资料进行精密加工、分析研究,对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的特点、本质、规律逐层进行深入的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和文字描述。那么什么是统计分析调查报告呢?可以用这样一般文字概括一下:从内容上看,统计调查分析,包括统计调查分析活动、统计调查分析方法、统计调查分析成果三个方面。统计调查分析活动是对客观现象的一种认识活动,其数量性和总体性是区别于其他认识活动的基本特点。统计调查分析活动的数量性是指统计调查分析是以客观现象的数量方面作为研究对象的。对于任何客观现象,都可以从“质”和“量”两个方面来认识,但统计调查分析活动则侧重于后者。当然,这绝不仅仅是简单地认识客观现象的数量变化,更重要的是通过大量的数量信息来研究客观现象发展变化的数量规律,把握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从中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统计调查分析成果是统计工作的最终成果,它是以统计调查分析报告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从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分析活动看,包含着两个相互联系的过程,即调查研究和文字叙述。

调查研究过程是收集资料、整理判断及推理,得出结论的过程。也就是我们通常撰写统计分析中找出的特点、经验及问题。文字表述就是对调查研究的情况进行逻辑的文字表述,形成一篇结构严谨、具有咨询价值的调查分析报告。 (二)统计调查分析在统计本身发展方面的作用

统计从结绳记事、完成统计报表、实施统计监督考核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实践,特别是近年来政府对各项经济指标及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变化等指标列入了政绩考核,提升了统计地位。到今天我们统计的看家本事就是咨询服务。当然,咨询服务的面是非常宽的,向地方领导和公众发布统计信息、提供统计数据等等,但最主要的是向领导提供解渴的、有价值的咨询意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统计调查分析报告。作用有以下几点:

1.开展统计调查分析,有利于更好地发挥统计部门的优势,更好地认识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获得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各种现象反映出来的大量信息,体现出统计的信息职能。统计部门是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有收集统计信息的巨大网络,掌握有丰富的统计资料。如果只停留在收集、整理资料阶段,而不对这些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加工,就很难找出规律性,也可以说废纸一堆,是对人、财、物的巨大浪费。

2.有利于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服务,扩大统计工作的影响,体现出统计的咨询职能。统计工作要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必须把为领导服务和为公众服务结合起来。统计分析的结果可以内部印发,有的在不影响保密的情况下也可以向媒体提供,向电台、电视台及各大报刊发表,也可以向各种会议提供内参,象“两会”参阅等,这样,既扩大了服务范围,又提高了统计的影响。

3.开展统计调查分析,有利于实现统计的优质服务,为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制定有关政策和决策,检查政策执行情况及正确与否提供依据,体现出统计的监督职能。统计部门主要是利用统计和统计调查分析为党政领导当参谋,提供信息。领导机关也往往是通过统计分析成果来评价统计工作水平,加深对统计作用的认识。

4.开展统计调查分析,有利于提高统计人员素质。这是不言而喻的。进行统计调查分析是一种数据的加工和文字的升华,反映出作者的认识水平和驾驭文字的能力。在写作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有耕耘就有收获。 二、统计调查分析的基本原则及步骤 (一)基本原则

为了保证统计调查分析的质量,使统计调查分析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应坚持以下原则:

1.实事求是原则。实事求是是统计工作的生命和基石。统计调查分析是统计调查工作的延伸,是对经济活动和社会现象的文字表述,决不允许象文学作品那样进行夸张,必须坚持实事求是。

在统计调查分析工作中,实事求是是非常必要的。它既是统计工作者遵守职业道德所必须的,也是一个人政治修养的深刻体现。实际工作中,一些统计工作者对形势大好的数据乐于写分析,对成绩津津乐道,在大一二三四、小1234,又是特点,又是经验;面对于下滑的数字不愿写,也不知道怎么样写。这是对统计分析认识的误区。统计调查分析不是新闻稿,是对社会现象的真实描述,如果通过分析,找出数字下滑的原因、症结,提供可操作性的建议,那就应该说你的这篇统计调查分析是值得的,是应该鼓励的。

统计调查分析,坚持实事求是,就是从被研究现象所处的具体时间、地点、条件出发进行分析研究。而分析的结论产生于研究情况的尾声,要坚决杜绝“拍脑袋”和“长官意志”现象。更不能为满足个别领导的喜好给领导的观点做注,写遵命文章。

2.辩证的和“一分为二”的原则。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作为经济现象的发展过程,有成绩,有经验,也一定会遇到问题,出现曲折。统计分析就是要用辩证的观点,分析成绩,找出不足。同时,对问题和不足,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查清问题的根源,找出前进和发展的动力。在统计调查分析中,要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主要问题和矛盾找准了,次要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3.兼顾全局和局部的原则。统计调查分析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通过统计调查活动,找出每个地方、每个部门、单位的不同特点,但是在分析研究这些特点时,必须从全局出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竞争和开放的,必须从全国、全省、全市、全县的大局出发,否则就没有办法为竞争的市场条件下提供有用的信息。特别是统计调查分析要注意跳出本地区、本单位进行横向比较分析。不然,总是站在自己的小天地比,越比越发展,越比越骄傲;而横向比,更能找出差距和问题,从中找出前进的动力。

所谓着眼全局,首先是搜集资料要全面、系统,而不是零碎不全;其次,在分析中,要在事物的相互联系中看到问题的各个方面。既要看成绩,又要找差距;既要看现在,又要看历史,看未来;既要看有利因素,又要看制约条件;既要看生产力,又要看生产关系。只有这样,统计调查分析得出的结论,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4.数字与情况相结合的原则。准确的统计数字是客观经济现象数量方面的真实写照,它本身就属于情况的范畴。数字故然重要,但在进行统计调查分析时,为了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如果仅仅根据基本统计数字进行分析,还有一定的局限性,更不能搞成数字文字化。

为了做到数字与情况结合,统计工作者应在搞准数字的同时,留意和观察各个方面的情况,也就是对情况的大量收集,或者是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写好统计调查分析的基础,如果调查不深,研究不透,统计调查分析报告就不可能写好。其实统计调查有直接调查和间接调查两种。要了解某乡农作物种植结构和苗情长势,就应该亲眼看看,也就是直接调查,而要了解今年农村结构调查的思路,就可以从农村工作会议和领导的讲话材料中取得,不必亲自到乡村调查。工业生产、流通领域亦然。

(二)统计调查分析的基本步骤 1.选择分析研究的课题

选题,就是发现、选择、确定调查分析课题的过程。它是进行统计调查分析的前提条件。

(1)选题的意义。选题是统计分析的起点,选题准确与否,是关系到统计调查分析目的能不能实现的关键一环。不同的选题还决定着不同的分析方法。选题是否准确,反映出统计工作者的业务素质和知识水平。要选准课题,要求统计分析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业务知识,政治素质和写作能力。总之,选题既反映了现有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又蕴涵了未知领域探索的广度和深度。

(2)选题的要求

第一点,选题要对路。这和企业生产一样,企业的最终产品是投放市场的产品,而统计调查分析同样是统计的产品。选题要抓住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要善于捕捉时机。这样就可以做到时效性强,从而大大提高统计调查分析的价值。捕捉时机意味着既不要过早,又不要过晚。过早了条件不具备,过晚又会时过境迁。要做到对路,应从以下几方面选题:一是反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执行情况;二是结合本地中心工作进行选题;三是抓住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选题;四是经济结构关系的问题等等。

第二点,选题要新颖独到。

第三点,选题要实事求是。不能赶浪头,也不能为满足个别领导意图搞注脚 。

第四点,选题要切实可行。既要考虑社会需要,如:编制计划,检查计划,领导决策有无实际意义;又要考虑可能,如所需材料的取得有无困难,应用的统计方法是否合适,研究者知识水平是否适应等。

(3)选题的途径。统计分析的课题来源于社会经济生活中客观存在的实际问题,选题的过程就是分析矛盾的过程。

①从统计数字资料中选题。如:从一二三产业的结构变化中选题;从工业经济中速度与效益的关系中选题;从消费结构的变化中选题等等。

②从领导关注的大事中选题。如当前各级领导十分关心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方法,南昌市打造制造业基地的成效等。

③从实际生活中选题。

④从群众关注热点、难点中选题。

一旦课题确定了,就要根据选定的课题做好理论和实践的准备。

2.搜集资料。一旦课题确定了,就要按照选择课题的目的做好理论和实践的准备,概括地说就是搜集资料。我认为重点是两个方面:一是理论准备。我们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统计调查分析全过程,那么,具体到一篇文章如何体现这个指导思想和理论,就应该是现实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同时,写统计分析报告必须站在理论前沿,绝不可用过时的、滞后的观点。二是实践准备。这一点是写好统计分析报告的核心。如果实践准备不充分,也就是调查的不深、不透、掌握的是事物的皮毛、浮浅,不可能写出具有参考价值的咨询意见来,强写出来的也是软弱无力的应付文章。那么,如何做好实践准备呢?我想用一个概念来描述,那就是调查研究。

什么是调查研究呢?是指对某一社会生活领域或某一社会经济现象、社会经济问题,通过种种方式、方法和技术手段,实地收集有关信息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加工,借以描述和阐释所了解到的情况与问题,预测其发展变动的趋势,提出有针对性具体方案或建议的社会实践活动。调查研究按其字意来讲又可分为调查与研究两个阶段:调查的主要功能在于“搜集”信息,研究则主要是“筛选”信息。找出事物的因果关系,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办法。也可以说调查的任务在于摸清“是什么”,研究则是探究“为什么”,以及“怎么办”。 搞好调查研究概括地说要按着八大要求:(1)要求全面、系统、总体把握研究对象的概貌和范畴;(2)要求高度综合,而不是支离破碎,就事论事;(3)要求数字精确,一是一、二是二,毫不含糊;(4)要求定性准确,能在大量调查数据的分析和纵向横向对比中得出正确的结论;(5)不满足于对现状的描述,而要分析其原因,找到问题的症结;(6)深刻研究对象内部的结构与联系,作多层次的、多类型的具体分析;(7)特别要注意假定、假设的可验性,从实践的角度审查搜集的资料,推断其可信度,使理论分析不致成为纸上谈兵;(8)注意主次矛盾的内部关系及其转化。 具体到统计调查分析工作,如何去实践这几项要求呢?统计调查分析报告要有统计的特点,也就是用数据说话,如果离开了数据也就失去了统计调查分析的主心骨,但不能搞成数字罗列。首先应对所选课题的范畴进行界定,对其进行量的分析,既要有绝对数,又要有相对数;既要考虑本地的情况,又要考虑相近地区的情况,也就是横向和纵向的数据;既要有总的情况,还要搜集各行业、各企业的情况,这是对数据情况的调查,也是主体性的调查。同时还要对当地党委、政府及各行业采取的措施、工作经验进行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可以采取图表、模型等方式进行分析,在搜集资料过程中,要以“十当一”,多多益善。具体说应包括以下几类:

(1)定期统计报表资料。它是统计部门和统计机构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

(2)一次性统计调查资料,特别是普查资料,涉及行业全、分类细、指标多;

(3)年度资料。这部分资料最全,最完整,是研究各种比例关系的重要资料。

(4)统计调查分析资料。我们是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前进,过去成文的统计调查及相关调研分析报告对我们都有借鉴意义。无论在选题、分析方法,写作特点上都可能对我们有启发作用。

(5)统计理论与报刊资料。写作中必须以统计理论为支撑,以经济理论为依据。这些理论都是前人的成果,我们可以从报刊书籍中获得。

(6)各种内刊和领导讲话。这是党的方针政策在当地的具体化。离开当地的方针政策,统计分析就不可能做好,也不可能引起反响。

如何搜集这些资料呢?介绍几种方法,供参考:

一是报表整理法。统计调查分析,是数据的升华。通过报表整理,可以使统计调查分析报告的作者获得针对性强、数据完整的统计资料。现在,各专业都有了各自的统计软件,还可以各专业数据共享,对报表整理可以说举手之劳,不费吹灰之力。但要注意数据的逻辑性及内部联系。

二是间接调查法。对书刊、文件、内刊已成文的分析报告进行采集资料的方式。这种方法重点在于积累。

三是采访调查法。带着问题,直接采访被调查者,而获得资料。通常采取调查会,实地观察和问卷调查。

3.拟定调查分析提纲

分析提纲是分析人员对所分析课题的初步认识以及如何进行分析的打算。分析提纲的内容,一般应包括分析的目的,要说明的问题,初步考虑的主题思想,从哪些方面论证,有什么初步想法,怎样分析资料,利用哪些指标数据和实例等等。应注意:(1)对选定的课题要有个粗略的了解和初步的认识,这是拟定分析提纲的基础;(2)应尽可能与领导和有关人员共同探讨,集思广义;(3)分析提纲只供分析时参考,可以随着认识的深入调整和补充、修改。

4.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对搜集到的大量统计数据和情况,要根据分析研究的目的,运用多种统计调查分析方法进行整理和分析。在分析中要运用多种统计调查分析方法,如分组、综合、动态数列、平衡、指数、回归、预测等等方法。要将丰富的资料加以“去粗到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功夫”,从而透过表面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在这里就应该对资料的选择采取“以一当十”,该删掉的坚决删去。 三、统计调查分析报告的写作与方法创新

通常情况下,撰写一篇分析报告,经过选题、资料采集、调查研究、资料的整理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后,就进入分析报告的写作。这就如“十月怀胎”一样,经过艰苦的跋涉和磨炼,到了“一朝分娩”的关键时刻,用周密的准备和乐观的心情迎接新生命的诞生。

但在写作前应拟定写作提纲。写作提纲不是分析提纲,它是文章的联络图。在写作方法上,即要遵循写作的基本过程又要在努力提高统计调查分析的社会效益上和领导决策提供服务上起到积极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方法上有所创新。

(一)首先在撰写写作提纲上要有所创新:写作提纲主要内容应重点放在:主题思想、论点、论据上。

写作提纲,并不是撰写分析报告的必须步骤.但对于写作不太擅长或者说初学者来说,应该有一个提纲,以便写作过程中遵循,避免跑题或文章结构轻重失度。

(二)文章结构:统计调查分析报告的结构。要立足严谨,多种多样。目前最常见的是三段式:“情况、问题、建议”或者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有两大段的,象“情况、问题”或“问题、建议”、“情况、建议”。也有的是“情况、问题、预测、建议”等等。 万变不离其宗,统计调查分析报告离不开“情况”。可以说“情况”这部分是统计调查分析报告的“眼睛”和“眉目”,这段的文字描述既不能搞成数字文字化,又不能脱离数字去搞质的抽象。应该是在量的分析基础上做出质的规定来。“情况”部分反映了一个人驾驭全局的能力。同时,它也为下步的写作,或经验、或问题、或建议提供很好的铺垫,否则,后面的文字叙述就很难掌握。

一篇统计调查分析报告,从整体结构来说,应包括:引人注目的标题、新颖洒脱的导语、层次分明的主体、值得关注的结尾四部分。

(三)标题:统计分析报告的标题,也就是题目或篇名。统计分析报告的标题选得怎样,直接决定着它的命运。有人把分析报告的标题比作一篇文章的眉眼,我认为一点也不过分。如果标题新颖、吸引人,就会增色。标题最忌“XX年工业经济分析”、“XX分析”这样的标题,就象喝白水一样,无色无味,一点吸引力也没有。现在多数调查分析,一般都冠以“情况与建议”、“XX分析”、“情况”等等。这些题目缺乏新意,也不吸引人,可以说这样的标题永远是正确的,它既没有观点,也没有新意,说它好也可以,认为放之四海而皆准。

二是标题和内容脱节。统计调查分析报告跑题的情况是少见的,但有的题目范围大,如《关于我县农业生产情况的分析》,实际上只写了粮食、而农业应包括蔬菜、油料等,显然题目宽了。也有的题目含概的范围小,但老鼠拉木锨,大头在后边。

三是缺乏吸引力。确定好的分析报告题目,应做到“确切、简洁、新颖”。所谓确切,就是标题要准确概括分析报告的内容,做到标题内容相符。 所谓简洁。就是标题要精炼、扼要,用尽可能少的文字来概括全文的内容,使读者看了标题就能了解全文的梗概,做到一目了然。当然,简洁也不是说字数越少越好,关键是对主题界限的提炼和升华。

所谓新颖。就要求统计分析报告的标题不落俗套,另辟新径,要有自己的鲜明观点和风格。就是要注意反映人们经常遇到,却又不以为然的问题。

要使统计调查分析报告的题目具有吸引力,就要做到新颖醒目,扣人心弦。这方面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和创新方法上进一步提高。

1.多用说明论点、事实的题目

2.适当采用提问的形式

3.用具体事实。

4.对比的方法

(四)导语

导语,就是统计分析报告的开头。“万事开头难”。文章开头好坏,是关系整篇文章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这就象人的脸一样,身条再匀称,皮肤再好,一脸疙瘩,或嘴斜眼歪也不好看。因此,对导语的基本要求是:1.抓住读者阅读的心理,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兴趣,愿意读下去;2.要为全文的展开理清思路,牵出头绪,作好铺垫;3.要短,文字要精,形式要新。

导语的写法不尽相同,可以说各有千秋,应在新颖洒脱方面创新写作方法。

1.开门见山,落笔入题;高度浓缩,揭示观点;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紧紧围绕文章的基本观点,简明扼要,直叙入题。

2.交代起因,注明动机,顺水推舟,导出正文。

以交代社会现象发生变化的原因,或调查背景为开头的统计调查分析报告,目前已属常见。

3.提问根源,空出中心,造成悬念,引人下读。先有意提出一个问题,以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这样的开头方法给人以悬念,不读不快。

(五)分析报告主体。主体,就是正文。正文要求写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1.主体的安排:主体部分一般都分几个层次来写。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些地方应该详写,哪些地方可以略写等等,都要整体布局。从目前的统计调查分析报告看,主体一般是三部分,由基本情况、特点、经验—问题、差距—对策、建议组成。

2.主体层次结构

(1)递进结构。统计调查分析报告主体的内容,是按一般事物发展的顺序纵向展开的。比如一般都是情况部分总结特点,紧接着成绩的取得采取的措施或问题的存在,原因是什么,然后再提出对策、建议。

(2)并列结构。象每年的统计公报及各级统计部门的综合分析就是一二三产,农业、工业、投资、文化教育等等。

3.序时结构。按照事物的发展过程排列。

当然,统计调查分析报告不仅要有统计数字和文字表述,还应搞一些统计图表,既可以直观地展示经济状况,而且有新鲜感,耳目一新。

从目前的分析报告整体看,存在的问题是“情况、问题”,重笔浓彩,数据分析得透,情况讲得清清楚楚,问题找得应该说很准。但建议与对策这部分非常弱,虎头蛇尾。实际上这部分才真正属于咨询部分,领导决策过程中采用的也是这部分。这就要求统计人员要成为领导智囊,站在领导者,决策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占位高,得全局,想决策。

当然,要把这部分写好,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经过长期的磨练的锻造,它也确定是长期积累的结果。 我觉得在统计调查分析的主体写作中应创新方法,最简单最起码的就是建议要针对问题,不能把一篇文章分开写,情况与问题脱节,问题又与建议分开,那这篇文章就一无事处了。要结合提出的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把问题理顺清楚了,对策就应该提出来。

要注意一点,对策必须有实用性,操作性和前瞻性。实用性,操作性和前瞻性。实用性好理解,操作性就是非常明白,可以去做。统计调查分析是实证研究,不是理论探讨。前瞻性问题,就是说要站在理论前沿,运用最新理论成果来指导决策。

(六)结尾也就是结束语。一个好的结尾,可以起到言已尽而意未休的作用,余音回荡,经久不散,发人深省,耐人寻味。结尾的写作创新应达到值得读者去关注,决策者去思考,起到文章的社会效益,为领导提供决策有参考价值作用。

1.总括全文。统计调查分析报告在分析事物发展变化的主客观原因,论证多层次观点之后,即在结束全文时予以归纳总结,加强基本观点,突出中心思想,这种方法叫总括全文。

2.首尾呼应。开头提出问题,通过分析归纳,在结尾时给予回答,这种结尾方法叫做首尾呼应。

3.篇末点题。

4.预测未来。

第四,统计调查分析报告的修改

首先注意整体审改:选题是否得当,主题是否明确,论点是否正确,论据是否充分,论证是否合乎逻辑,情况是否摆清,问题是否提得合适,原因是否分析透彻,建议是否切实可行。

其次在结构上是否严谨,层次是否分明,标题是否贴切,开头、结尾是否精炼、概括,过渡是否自然。 再从表达上看语言是否通俗顺畅,数字是否有误,标点是否正确。 对公开发表的还要审查是否失密。

总而言之,要写好一篇统计调查分析报告,不仅在方法、手段上要有所创新,而在实际写作过程中要切实做到符合实际,使统计调查分析活动在统计信息咨询、服务、监督功能上得以体现。

八方聚焦
  • 第二期“EDRC数据处理培训讲...
  • 好消息:试用国泰安数据库!
  • 李克强总理的经济公开课
  •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关于...